招生考试工作政策性强,涉及到千家万户切身利益,近年来,随着考试规模扩大、改革力度增加,考试的竞争日趋激烈,考试安全隐患持续增大,社会关注程度愈发提高。为此,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市招生考试工作,突出安全在考试管理中的核心地位,大力实施招生考试精细化管理,努力提升我市招生考试社会满意度,促进我市各级各类招生考试工作健康有序开展。我市的招生考试工作始终围绕“安全、公平、和谐”展开,可以说工作目标明确、工作措施到位、工作成效显著。
一、不断加强制度建设,提高考试管理水平
从严治考,严格管理,向管理要效率,以管理促公平。今年,我市采取多种举措,进一步完善了招生考试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。
1.规范考试管理,健全考务制度。为推动我市招生考试精细化管理,我市针对近年来考试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,加强了楼层纪检职责、考生上厕所、工作人员回避、抽签监考等管理薄弱环节的建章立制工作,拟定了《关于加强宣城市国家教育招生考试考务管理工作的补充规定》,在广泛征求考点学校、县市招生机构意见的基础上进行多次修改完善,最终经市招委会全体委员会议审议通过。该规定在今年高考中首次试行,确保了我市考务工作各环节操作更规范、责任更具体。
2.进一步落实考试安全责任制与责任追究制,维护考试的公平、公正。高、中考前,我市继续实行考试安全责任状制,值得一提的是,今年我市首次由分管市长、市招委主任黄敏与各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签订了“考试安全责任状”,充分体现了市、县两级政府对高考工作的高度重视,也进一步增强了广大招生考试工作人员 “考试安全是第一要务”意识。
二、完善部门联动机制,营造优质考试环境
国家教育考试联席会议制度在我市已推行两年,两年来我市的招生考试环境有了明显改善,有效保障了高考等各类考试的顺利进行。但随着经济的发展,环境治理也逐渐复杂。为此,我市进一步充实教育考试联席会议力量,新增文明办等部门,同时重新明确了原有各部门的工作职责,对交叉职能进行细化,使各部门分工明晰、通力协作,为考试顺利实施保驾护航。
高考、中考期间,市区两级卫生、环保、行政执法、食品监督、消防等部门出动近百人次,考前统一对考生住宿地的消防、卫生、食品质量安全、考点周围环境进行了专项检查;供电、电信部门分别制订了供电保考和网络安全应急预案;交通部门加强进城公路的交通管理,为考生接运专车开设“绿色通道”,严厉查处超载、车况不良车辆;市公安部门抽调大批警力,参与考场治安保卫、试卷保密接运等工作;市广电局还在电视上滚动播出防止环境噪声的温馨提示;市无线电管委会派出流动监测车,对各考点实施无线电监听监测;市区出租车、私家车车主已连续多年在考试期间自发组织爱心送考车队,免费为考生服务,为竞争残酷的高考增添了一份温馨。全社会共同为考试营造了一个安全、安静环境,为考试正常开展发挥了至关重要作用。
三、继续增强服务意识,提高招生考试服务质量
坚持以考生为本理念,拓宽信息公开渠道,创新招生宣传方法,加大招生考试政策解读力度,把国家、省、市招生考试政策在第一时间准确送到基层学校、送到考生,不断提高我市招生考试社会满意度。
1.深入基层学校,将方便带到考生身边。继续坚持“摄像上门”、“送检下乡”、“送考到校”做法,到基层、到偏远农村学校,为考生提供便捷有效的服务。此外,坚持赴各校向所有参加招飞检测的考生讲解体检、心品测试知识,提高检测通过率,加大对空军招飞保苗育苗指导力度,确保实现空军招飞目标。
2.加强互动交流,做好高考填报志愿指导工作。今年我市继续举办了高考志愿填报指导会,邀请南京大学、南京理工大学、合肥工业大学、安徽师范大学等省内外知名学府的招生负责人与千余名到会的考生、家长进行现场交流,指导考生不断适应知分、分段、平行志愿和网上填报方式,保证我市考生科学填报,如愿进入理想学校。
3.完善信息公开制度,实施招生“阳光工程”。今年我市继续编印《宣城市高考志愿指导》、与媒体继续合办“高考特刊”、“招考直通车”栏目。充分发挥好考试院“短信平台”、“高考QQ群”功能,发挥“宣城招生考试网”在信息公开和办公信息化方面的作用。
各级领导重视是做好招生考试工作的关键所在。今年高、中考期间,市人大副主任程年红、副市长黄敏、市政协副主席郑在霞等领导亲赴考点巡视;市长虞爱华、副市长黄敏在考前还分别前往考点、市考试院和考生驻地,分别检查考试准备工作、试卷保管情况,餐饮卫生状况,亲切看望广大考生;市招委全体成员始终坚守在各考区考点,担负着巡考重任;市教体局党委书记、局长张宣标高、中考,始终坚持在考点学校,深入到每个楼层教室,亲自查工作人员精神状态,抓考风考纪;市县区教体局领导和全体干部更是全力以赴,担当着巡视、蹲点、纪检、试卷接送、后勤保障等任务。各级领导对招生考试工作的重视与关怀,使我们对做好工作充满必胜的信心。